首页
>专项工作>党务公开专栏


召必应 应必迎 迎必胜
泉城交通人坚决当好疫情外防“守门人”
发布日期:2020-03-19 14:35 浏览次数: 字体:[ ]

疫情防控战役打响以来,泉城交通人牢记习近平总书记“坚定信心、同舟共济、科学防治、精准施策”方针,以坚决打赢的政治担当,始终冲在最前沿,构筑起10000平方公里市域平安的钢铁长城,捍卫1000万市民的健康平安。他们以超强的政治责任感和职业素养,积极应对各种急难险重任务的挑战,以无私奉献的家国情怀,砥砺践行“建设人民满意交通”的初心使命,创建工作机制、制定工作专案、优化管理流程、提供个性化服务,突破地域重重“封锁线”,攻坚应急运输,为党和政府负责,为城市和人民服务,书写了一部可歌可泣的出彩篇章。

疫情防控以来,泉城交通系统涌现出了一批奉献担当好干部,充分发挥了党员先锋模范带头作用,践行了共产党人的初心和使命,他们忘却了危险,忘却了疾病,忘却了亲人,忘却了团圆,呕心沥血、尽心尽力,为泉城人民保驾护航!

临危受命,“不怕事儿”的先遣队长

年三十儿,济南市解放东路1号的春运领导小组办公室,灯火通明。因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快速蔓延,办公室主任汤晓火线转任为市疫情防控指挥部交通联防组联络人。局党组下令严格落实市指挥部要求,大年初一一早就要在全市高速出入口开展检测防疫工作。大过年的,人从哪儿来?设备从哪儿上?情急之下,汤晓硬着头皮拨通了各区县政府和运输单位的值班电话,于是在万家团圆的时刻,交通局C401办公室来了个交通系统别样大团圆。汤晓一、二、三,提出了精准的实施路线图、任务表、计划书。会后,他马上联系卫健委,第一时间“抢”来900支测温枪,连夜发放到各区县。有了人有了枪,济南交通战疫第一炮胜利打响。

11点59分50秒,春晚开始倒计时,千家万户推杯换盏之时,陪伴汤晓的只有热水泡面和闪亮的电脑屏幕,当然还有无数个陌生来电的“祝福”。汤晓的办公电话62356370一经被设定为济南应急物资运输热线并在交通运输部网站公布,无数陌生来电此起彼伏,一个热线,牵起的是心,落实的是情,他在这头,焦急万分的人们在那头。

接下来的四五天,汤晓再也没有离开过他的办公室,“闭关”多日,连续奋战,原本眼睛并不大的他几乎累到睁不开眼。给予他能量的不止局党组的激励和自身坚定的信念,更有来自“家里人”每晚送来亲手制作的饭菜。只有这时候,大家伙才会注意到,他是一位刚刚做完大手术恢复期的病人。

不把“事儿”当事儿的胶东硬汉

公路处处长夏涛,一个办事果断,说话掷地有声的胶东汉子。年三十儿拉着妻儿回到威海老家,还没顾上和一年未见的父母多聊聊天,就被单位停不住的电话催得像热锅上的蚂蚁。疫情当头,局里年三十儿晚上要紧急召集省属企业、各区政府设置高速公路监测站,泉城保卫刻不容缓。作为公路牵头人的他,需要在大年三十儿这个万家团圆的日子,动员省属企业参会、迅速提供全市高速公路出入口信息、制定快速响应措施、保障人员立马到位。身在曹营心在汉,前方指挥部发号施令,他在百里之外老家遥控调度,电话打到声音嘶哑,愣是依托强大的公路局后盾几小时内集合起交警、卫健、城管、县区街道办等多部门组成的45个工作专班。大年初一早8点,专班上千人齐刷刷地分布在全市45个高速公路出口,用坚定的逆行筑起捍卫平安泉城的铜墙铁壁。

在防疫命令下达的那一刻,他再无心思待在老家,毅然告别父母返回济南。“哎,一年也就见一面,这才待了一天就走。”面对母亲的不舍,他也只能把惦念留在心间。每天工作到凌晨1、2点是常态,抵抗力降低让他连日咳嗽。局长知道后三番五次赶他回家休息,硬汉愣是“没事,我在家是隔离,在办公室一个人工作也是隔离。”急得局长发狠话“赶快回去!你咳嗽必须隔离,是对你负责,也是对同志们负责。”谁知,回到家后请示汇报的电话更是此起彼伏,一刻不闲,夏涛回复电话的焦灼时常把嗓门提高八度。妻子“不耐烦”地把他往外撵,正合心意,拔腿就往单位赶。硬汉也柔情,其实他深知,妻子心疼他,但明白单位更需要他。

“没事儿找事儿”的先锋战士

看到高速公路出入口火速集合、严防死守的阵仗,市郊公路管理处的党总支书记姜伟坐不住了,心中暗嘀咕“国省道出入口肯定是下一步把控重点”,提前安排团队做好了充足的准备工作。“闲不住”是姜伟的性格特点,“只拿第一、不拿第二”是他对工作标准的一贯严格。果不其然,大年初二,市指挥部发号施令全市28个国省道也要设立监测点,实施一车一人一检测,守牢济南的大门。姜伟团队迅速整装出发、各就各位。作为党务干部,他积极响应总书记“让党旗在战役一线高高飘扬”的指示精神,成立15支党员战“疫”先锋队首发出战,团员群众踊跃参战,星星之火迅速布局到各个监测点,形成燎原之势。

国省道连接口大都位于市域边界,道路偏远,有的甚至在“深山老林”。为了实地掌握一线工作实情,姜伟和同志们或开私家车、或租车每天巡查合计行程500多公里。督导检查各站点严格落实疫情防控工作是姜伟的职责所在,但是只出色地完成分内工作绝不是他的风格,“杠杠的”小钢炮又要“找事儿”了。通过督导一线工作,他深切体会到了一线工作人员的实际困难,数九寒冬,测温仪被冻得失灵,同志们只能在套袖里贴个暖宝暖仪器,保证正常读数;寒风劲雪里一站就是大半天,水都不敢多喝一口,饿了就啃个凉面包,更有甚者早餐吃的饱饱的一撑就是一天。于是他多方筹措到了3000个口罩、60盒手套、4000升消毒液、50个暖手宝等防护用品及110盒维C和100箱方便面,被一线工作者亲切地称为“最暖的督导男神”。

这几天最让姜伟激动的是一款专门针对督导工作的APP正式投入使用,从研发到使用仅用了3天,这让督导工作更加全面及时。在问到姜伟疫情结束后最想做什么时,已连续多日未见两个孩子的奶爸却脱口而出:“加足马力,我们还要加紧推进‘户户通’建设呢!”

定规范办好事的机场“掌门人”

大年初四晚上10点到1点22分,于洪涛已经接打了57个电话,平均3分半一个。待到最后一个电话挂断,原本已疲惫到极点的他却睡不着了。作为机场和航空处“掌门人”,他清楚地认识到,当务之急必须火速颁布已经成型的机场防控方案,执行规范的工作制度和流程,才能让复杂的工作步入正轨的捷径。

然而疫情迅猛来袭,制定和完善一套科学可行的防控工作方案并不容易。尤其是机场工作具有特殊性,有时围绕1位外国乘客的处置,需要协调卫健、县区、外办等10多个部门。前期他已经做了一系列准备工作,早在大年初二便召集机场、机场海关、市疾控中心共同研究旅客出场检测流程,也已联系120急救中心,建立了针对机场发热病人随叫随到的救援保障机制。同时对接高新区管委会,迅速征调了2处130余间留观备用宾馆,配齐了必要的医务和管理人员。大年初四,全市交通联防第一个工作规范《济南国际机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方案》成型,经程序报批后以市指挥部第47号文件编发,成为其他工作组制度建设的样本。后期根据工作的逐步深入,局党组要求日臻严谨,于洪涛又马不停蹄地会同机场对发热病人的处置程序进行了全面规范。2月12日,由交通局党组牵头,会同多个部门协商研究对乘飞机入济旅客实行统一接站管理的操作规范,并立即部署。紧接着,本着“机场不聚集、入住不失控、隔离不脱管、服务不降低”的原则,他会同相关部门着手对旅客从机场到居家隔离环节进行细致研究,形成机场来济旅客接待服务流程,于2月13号立即实施。一系列指导性文件的出台,使机场疫情防控管理形成了快、细、严、实的闭环管理,确保检测不漏一人。“机场模式”的简便易操作,对其他重要交通枢纽服务乘客流程提供了参照,在不断摸索总结提炼出了扎密交通系统疫情防控网的“真经”。

如果说57个电话给机场防控工作带来的是理清问题的思路,那么对机场乘客来说就是实实在在的方便和温暖了。

女子本柔,遇战则刚的“大姐大”

2月9日15点,天桥区老火车站西南侧公交站台处因高铁到站集中,出现突发性客流聚集,被途经的网友瞬间拍摄发到网上,引发了舆论关注。当时公交站台值班员已当场进行了有序指导,立即报告最近场站火速增援,第一时间对人员进行了妥善疏散,但是舆论一直升温。政府需要连夜拿出管用措施,加强对火车站等重要交通枢纽外来人员流入的管理,铁路处处长袁玲心急如焚。

2月9日22点41分,居家隔离的人们已渐入梦乡,原本寂静的城市睡的更加深沉。袁玲看到交通联防内设小组群发出的一则信息,“刚接市里电话通知,市领导紧急召集相关部门开会,调度机场铁路公交情况,贾局已在赴龙奥大厦开会的路上。”闻到了事态的“火药味”,袁玲二话不说裹衣赶往龙奥。

2月9日深夜23点至2月10日凌晨5点。市领导要求,交通局负责牵头尽快制定火车站到站旅客接驳方案。袁玲紧跟局领导,临危不乱,快马加鞭,6个小时里历经头脑风暴的跌宕起伏,与16个县区一一视频对接方案细节的深思熟虑,终于拿出了科学合理、具有可操作性的8条措施。

2月10日清晨,济南的大街上开始车来车往,熬了一夜的袁玲又精神百倍地出现在火车站广场。此时站在人群中央的她任命为“地方与铁路联合工作组”联络人,负责协调全市16个县区、铁路、公交等各方进行方案演练、优化提升与突发应急处置,力求方案最优、程序最简。

经过“照片风波”,袁玲说收获最多的是“革命友谊”。在极度紧张的防控形势下,要上下联动协调好西站、老站、大明湖站、新东站的千头万绪疑难杂症,并非易事。最难的时候,她撑不住哽咽道,“再逼我,就搬个小马扎,每天到火车站坐着去!”若不是她身上的超强责任感,断不会说出如此肺腑的感叹。是局党组的鼓励与“陌生”的熟人扶持,让她收获了友情,收获了事业,镌刻下让领导放心、让群众满意的澎湃激情。

留着干练短发的袁玲,看到奔赴一线的“白衣天使”剪短了秀发,非常感动。而“战疫”期间天天操碎了心的她,决定要把头发留起来。用飘飘秀发来庆祝战“疫”的胜利,待到山花烂漫,摘下口罩,去和春天真正见上一“面”,赴最美的约会,见最爱的家人。

从来不说不的交通“万事通”

不管是战疫情还是保复工,靠前指挥、身体力行一直是朱立河的标签。1963年出生的朱立河现任济南市公路管理局副局长,年龄和腰椎颈椎病等问题丝毫没有影响他奔赴战“疫”一线的热情和决心,大年初一返岗至今,每天工作都不低于12小时,跑遍了全市43个高速出入口和14对高速服务区,严守我市高速公路疫情防控大门。在他的字典里,从来没有“不”字,领导交代工作,他从来都是乐呵呵地回答“没问题”!

2月14日下午,市中区紧急求援,区内重点企业西门子变压器公司2台大型变压器急需转运至上海,从上海港出口澳大利亚,企业寻求交通部门协调办理跨江苏、上海市的运输手续。疫情当前,外省对本次运输非常慎重,加上车辆总重约350吨的货物跨省运输难度很大,各种检测手续还在一步步进行,短时间内解决几乎不可能。想企业之所想,急企业之所急,为了加快解决企业遇到的难题,朱立河决定“两条腿走路”,一边等陆路运输检测通行手续办理,一边另想“快法”。他提出海路替代陆路的方式,主动沟通山东港口集团,联系山东境内的重点良港,通过海路将设备输送到上海港后再运往澳大利亚,山东港口集团同意了!企业又多了一个选择!这一次操作破解了疫情期间跨域运输的难题,变不可能为可能,创造了保复工的“市中模式”,并很快被再一次运用到了面对同样难题的山东电力设备有限公司。

突破围困的运管先锋队

平均每天工作12小时以上,手机24小时畅通,疫情期间,一共78批次运输,713吨货物、69张通行证,每天面对货运企业提出的通行问题不计其数,这是赵建平从年初二以来的工作状态。

作为济南运输管理战线的老兵,凭借多年的经验,在春节到来前,为防止疫情应急需求,他提前组织包括箱式、冷藏等多用途货车50余辆。他作为应急运输保障组的人员,为保障物资充足,采购人到哪货运车辆就跟到哪。

成都到济南,2名驾驶员吃住在车上7天盯点“抢购”到3000件防护服,一刻不停拉回济南保证市内医院的应急需求。

上虞到济南,台胞捐助200桶固体消毒剂,全市紧急调集五类危化品运输资质车辆,连夜赶到无锡装货,第二天晚上9:30拉回济南存储。

济南到武汉、黄冈,爱心人士捐助的350吨蔬菜需要保鲜运输,从济宁、德州协调驾驶员和专业车辆,保障前线医护人员和城市居民物资供应。

受山东省委托,赵建平依托传化公路港组建山东省疫情应急物资运输车队,10多名司机按照“企业隔离”的规定,吃住在港内,轮班运输前往武汉、黄冈的物资,配备专人消杀防疫,监测体征。他目前最重要的使命就是保证这个应急车队一切正常,他的大部分时间和精力都要靠在上面。

这样协调调配的事情每天都在发生,因为省市之间疫情防控策略不同,都会遇到新的难题,越是艰难的时刻越能展现众志成城的国民精神,工作开展更得益于济南市内货运师傅的鼎力支持。疫情面前,人人有责,他们都是城市正常运转的幕后英雄。

寒冬里,解燃“煤”之急

为了城市的正常运转,张洁做了一名“逆行者”——常常在城市出入口调度协调物资运输工作。2月2日下午,张洁接到济南热力集团有限公司的电话,电话那头传来焦急的声音:“告急!目前供热的用料只够用3天了!我们正在联系运煤车辆,到济南希望能顺利、快速放行!”张洁放下电话,立马联系了山东高速济南收费站,明确了要求,对运送物资的省外车辆特事特办,立即开辟绿色通道,优先查验、优先放行。不放心的她,放下电话后就来到收费站值守。晚上8点,看着49辆运送煤粉的大货车顺利通过,张洁悬着的一颗心落下了,燃“煤”之急解除!同样的问题,她还为堤口路果品蔬菜批发市场、农贸市场等单位,多次协调,亲自督导,确保城市物资供应及时。

战“疫”以来,泉城交通人坚守岗位,守土有责,在机场、火车站、高速公路及国省道出入口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严防死守不敢有丝毫懈怠。泉城交通人将一切归零,继续为守护泉城平安所向披靡,勇往直前!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