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障碍浏览


担当实干助发展,乡村振兴惠民生
发布日期:2024-12-13  09:50 浏览次数: 字体:【

市城乡客运服务中心派驻商河县沙河镇小胡村第一书记兴龙同志,积极践行“做合格党员,当干事先锋”的工作要求,围绕小胡村的党建工作、民族融合、基础设施建设、产业发展以及环境提升等多个方面,卓有成效地开展驻村工作,致力于把小胡村建设成“支部强、民心畅、生态优、产业旺”的富强村庄。    

深入了解村情,明确工作思路

小胡村位于沙河镇东北方向,是少数民族村,以回族为主,共247户,706人,少数民族党员12名,汉族党员1名,村“两委”成员5人,耕地面积1051.7亩,主要种植小麦、玉米,主导产业为养殖业。兴龙把了解村情、熟悉村务作为工作切入点,与村两委成员、老党员和群众促膝谈心,了解村情民意,融洽工作关系;入户走访低保户、五保户和部分生活较为困难的党员、群众共计112户,中秋节期间为6户困难家庭送去慰问品。根据村民对生产生活所盼所期和小胡村发展实际,兴龙提出了“党建引领,荣辱与共,以人为本,强村富民”的工作思路。

 

坚持党建引领,促进民族团结

兴龙深知只有做强党建这个“火车头”,才能把村民凝聚起来,形成领跑“加速度”,他自觉与村两委成员严格落实“三会一课”与“四议两公开”制度,保证决策规范、执行有力;带头整理党员信息等12项基础档案,形成规范完整的党务资料;国庆节前夕主动到沙河镇希望小学讲党课,为 55名回族学生带去学习用品,在小学生心中种下民族团结的种子。兴龙直面小胡村卫生环境差、难管理的焦点问题,将党组织领导和村民自治相结合,形成共建共治合力,集思广益制定《小胡村新民约》,形成朗朗上口的歌谣,提高村民自律意识;增加保洁员公益岗4 名,制定《保洁员公益岗管理办法》,创新实施《网格党支部路沟长制》,明确责任奖惩,并结合粪污存放点建设,从根本上改变村居环境脏乱差的局面。

 

聚焦改善民生,推进强村富民

兴龙多方联系争取项目,筹集建设资金,有计划地推动基础设施建设,逐步提升小胡村生产生活条件。利用第一书记工作经费与自筹资金改善党支部办公条件;积极争取商河县统战部投资 150 万元,建设粪污处理厂,预计明年动工建设,建成后将实现粪污的有效处理与资源利用;发挥派出单位资源优势,计划为小胡村修筑宽4米、长1500米的村内生产路,届时大大改善村民生产和出行环境。

 

乡村振兴,产业振兴是关键。如何做强特色养殖产业,提升产业带动力,是兴龙着力推进的一项重要工作。小胡村、棘城中街养殖业历史悠久,以低端肉牛、肉羊基础育肥养殖为主,产业链短,产品附加值低,且养殖户单打独斗,市场竞争力弱,利润空间极低,加之受国际形势和市场因素影响,畜牧业产值持续走低,难以支撑乡村振兴和可持续发展。对此,兴龙与村委班子成员积极在推进养殖业做大规模、做长产业、做优品种上下功夫、找出路。一方面争取山东鲁穆康清真肉有限公司商河分公司落地小胡村,该公司是一家以肉牛屠宰、分割、冷链于一体的清真肉食品公司,现已试运营,投产后可以有效改善小胡村以单一肉牛育肥养殖为主,产业链短、利润低的问题,有望带动畜牧产业绿色生态转型、规范化发展。另一方面,走出去学习取经、借鉴先进发展经验,兴龙积极联系牵线,陪同商河县、沙河镇及相关部门领导和养殖大户前往临清市考察学习润林、君博等国家级龙头养殖企业,开阔了眼界,增长了见识,明确了方向。下一步,结合沙河镇党委安排部署,将把沙河镇民族村(棘城中街、小胡村)作为试点,以党支部领办合作社为抓手,规划建设养殖家园,鼓励部分养殖户引进高端牛种,逐步实现从育肥到育种的弯道超车,带动村民增收致富,形成沙河模式。

 

小胡村人均耕地仅1.5亩,无附加值较高的经济作物,且地势低洼,极易发生涝灾,造成减产减收。如何将劣势转为优势,提高种植效益,因地制宜优化种植结构是唯一出路。在村两委和兴龙的推动下,小胡村计划引进适宜在旱作易涝的低洼地区种植的旱稻,前期已投入6亩作为试验田,后期全面铺开;同时,鼓励农户种植果树及板蓝根、白术、丹参等高附加值中药材,增加农户收入的同时,改善人居环境。

 行而不辍,未来可期。兴龙将牢记驻村初心使命,全心全意为小胡村谋振兴、促发展,为村民办实事、解难题,为加快推进小胡村强村富民事业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