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0072/2024-00873 组配分类: 工作进展
  • 成文日期: 2024-12-31 发布日期: 2024-12-31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
  • 标题: 三坚持三创新 济南交通打造四位一体“枫桥式”行政执法模式
  • 发文字号:
三坚持三创新 济南交通打造四位一体“枫桥式”行政执法模式
信息来源:济南市交通运输综合行政执法支队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近年来,在省交通运输厅的监督指导和关心帮助下,市交通运输局牢固树立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深入思考“为何执法、为谁执法、如何执法”,将新时代“枫桥经验”与交通运输行政执法工作有机结合,将为民服务贯穿行政执法全过程,构建了“执法、普法、监督、公开”四位一体新格局,创新打造了问题早发现、纠纷快处置、服务零距离的“枫桥式”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模式。

一、坚持系统思维,创新完善综合治理新体系。牢固树立系统思维、统筹思维、有解思维,将交通运输行政执法融入社会综合治理,变“单打独斗”为“握指成拳”,执法资源更加集中,执法反应更加迅速,矛盾化解更加有力,全面提升了交通运输行业现代化治理能力和水平。一是执法力量“沉到底”。全省率先建立市域内黄河流域交通运输执法联盟,市交通执法支队设市级指挥协调中心,统筹调度指挥市支队和11个区县的力量,全市交通执法纵向实现市、区(县)两级队伍的一体联动,消除了执法盲区,有效解决了部分区县执法力量不足、执法效能不高的问题。目前已扩容升级为省内沿黄九市和全国沿黄四省区交通执法联盟,累计组织开展集中执法行动35次,出动执法人员1.4万余人次,查处违法违规行为2059起,交通执法更加高效有力。精准布置执法力量,全市交通执法人员667名,600余名派驻到“四站一场”、高速出入口等重点卡口,一线执法力量达到90.3%,真正让执法人员出现在最需要的地方,让老百姓放心安心。二是监管执法“全闭环”。建立了执法队伍与局机关行业处室“一对多”工作机制、执法和行业协同监管机制、移交函闭环管理机制,打通了执法端和行业管理端闭环监管通道,打造了行业“事前、事中、事后”三位一体管控模式,强化联合惩戒措施,通过“前端”治理压减“末端”处罚,行业治理效果明显。2024年全市出租车投诉量同比下降47.94%,网约车合规率一年内从84.5%提升到92.6%,排名由全国36个主要中心城市第17名跃居第7名。三是执法协作“多元化”。与公安等部门建立了高速公路“一路多方、联勤联动”机制,涉路案件查处率达到100%。与公安交警部门建立了“联合执法+执法溯源+闭环惩戒”货车治超全链条机制,2024年全市违法超限超载车辆同比下降34%。与检察部门建立了交通执法与检察监督衔接9项机制,与人民法院建立了交通运输非诉类案件强制执行机制,累计移交人民法院强制执行案件74起,有力维护了法律权威。

二、坚持阳光监督,创新构建四位一体新格局。健全完善“执法、普法、监督、公开”四位一体格局,让执法全程运行在阳光下,让人民群众在每一个执法决定中感受到公平正义。一是公开执法促公平。主动拥抱互联网,准确把握“全民直播”时代特点,把交通执法阵地从“路上”转移“网上”,在全省交通系统率先开展了集中执法行动全过程直播,执法中实时普法、以案释法,同时全方位接受网民的在线监督,增强了执法透明度与公信力,达到了“执法有力度、普法显温度、宣传出亮点、监督见实效”的综合效果。累计直播执法35次、总浏览量达到1500万人次,多次直播进入热搜榜前列。二是规范执法求实效。严格落实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制定公布了《交通运输行政违法不予处罚、从轻处罚、减轻处罚、从重处罚事项清单》,完善行政执法“三项制度”实施细则及配套制度4项,列入班前三分钟学习教育。规范涉企执法检查,严格落实“双随机、一公开”、联合监管、扫码入企行政检查、“三书同达”等要求,2024年涉企交通运输行政执法检查177次,同比压减17%,送达信用修复告知书260份,切实做到无事不扰、有求必应。成立了全市首家公职律师工作站,印发《交通执法案例研究》9期,每个大队建立了五大员制度(思想包挂员、军事训练员、业务指导员、舆情处置员、法制审核员),充分发挥审核监督和业务指导作用。深入开展“文书革命”,建立了执法案件常态化审核机制、通报机制和执法业务讨论机制,每季度组织1次全市交通运输系统执法案卷评查,主动邀请市司法部门对重点案卷进行核查1份案卷荣获全国交通运输系统典型案例,1个案例获评全国公路治超20年典型案例,1份案卷被省司法厅评为全省优秀案卷,连续2年获评市级“教科书式执法案卷”。是社会监督常态化。在“四站一场”出租车通道显著位置主动公开执法人员联系电话,发放执法服务卡片,24小时接听群众诉求和违法行为投诉举报。定期邀请执法监督员、市民巡访团、人大代表、政协委员监督交通执法工作。定期开展支队长(大队长)接待日、执法站所开放日活动,积极参加政务监督热线、电视问政等媒体栏目,听取执法相对人、新闻媒体及社会各界的意见建议,累计吸纳合理化意见建议40余条,有力促进执法工作改进提升。

三、坚持源头化解,创新打造执法为民新品牌。行政执法是行业管理的末端,也是为民服务的一线。牢固树立“执法即服务、为民要用心”的理念,把服务融入执法全链条全过程,主动把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执法一线,打造执法为民服务新品牌。一是抓牢前端,普法宣传“治未病”。坚持全方位、多角度打造普法宣传新媒体矩阵,组建了“泉小慧”普法宣传创新工作室,拍摄了《交通运输部执法典型案例示范片》《出租车违法那些事》等微电影微视频,累计制作“泉小慧”视频195期,其中37个普法视频被《学习强国》平台转载播放,全媒体浏览量突破1000万人次。采取“以案释法”、集中宣讲、专题讲座等多种方式,常态化开展普法宣传进学校、进企业、进工地、进车厢“四进”活动,累计开展活动135场次,发放材料7000余份、受众8300余人次,不断提升群众学法、用法意识和交通出行安全意识。二是疏通中端,以快制快“治欲病”。强化数字赋能执法,全省交通运输领域最早探索应用无人机执法,助力提升执法的精准性、时效性,高速公路事案平均到场用时、处置用时缩短36%。创新出租车“非现场执法+召回式处罚”执法新模式,实现第一时间发现违法违规线索、第一时间到达现场处置、第一时间快速处罚。建立了舆情投诉“3012”快速反应处置机制,对市民的投诉举报事项以及敏感舆情,30分钟内转办受理,需到现场的1小时内到达现场,2小时内反馈处理结果,及时将风险隐患化解在执法源头。推进“枫桥式站所”建设,每个站所设置谈心谈话室,充分发挥执法站所执法、服务、教育、引导功能,打造基层执法社会治理“桥头堡”。三是治理末端,强化教育“治已病”。一方面,对严重侵害群众合法权益、危害社会安全稳定的交通运输违法违规行为实施严厉打击,发现一起、查处一起。定期公布行业典型处罚案例,起到“处罚一起、威慑一片”的整治效果。另一方面,坚持处罚与教育相结合,工作向处罚事后再延伸一步,指导并协助经营主体合法规范运营,杜绝再次违规运营,实现“感化一批、整改一批”的效果。积极践行“721”执法模式(70%的问题用服务手段解决,20%的问题用管理手段解决,10%的问题用执法手段解决),变“执法即处罚”为“执法即服务”。入选全省交通运输系统说理式执法试点机构,大力开展推行“事前讲法、事中说理、事后释疑”的说理式执法,让执法既有力度又有温度。2024年1-11月,累计立案处罚1945件、同比下降45.1%,教育纠正、首违不罚案件占到全部案件的64.24%,采用“说理式”执法方式办理案件占到全部案件的15.42%,市民月均投诉量同比下降15.67%。

市交通运输局通过不断提升执法规范化建设水平,强化源头治理化解矛盾,案件数量降低了、人民群众对执法的满意度提升了,执法环境进一步优化,管理效果明显提升。中央编办、司法部、交通运输部领导到济南交通运输执法支队调研时对济南交通“枫桥式”行政执法模式给予了充分肯定。下一步,我们将在省交通运输厅的指导下,再接再厉,守正创新、练好基本功,全面提升队伍素质水平,为加快建设交通强国山东示范区贡献交通执法力量。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