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0072/2024-00343 组配分类: 部门计划及总结
  • 成文日期: 2024-02-25 发布日期: 2024-02-25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
  • 标题: 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2023年工作总结
  • 发文字号:
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2023年工作总结
信息来源: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 浏览次数: 字体:【 分享:

一年来,市交通运输局干部职工紧紧围绕重点项目投资艰巨任务、行业治理积累的难题、群众出行服务、安全保障等,星夜兼程、日夜奋斗,全局干部职工每日工作超过10个小时以上。交通人以“项目突破”为号令,坚持“一线工作法”,5.3万人奋战在3000多公里的铁路、公路和城市道路上,累计解决项目推进中的手续办理、征地拆迁等各类问题一万多个,完成重点交通项目拆迁面积205.5万平方米,2023年,全市用地5.89万亩,其中,交通用地2.48万亩,占比42.1%。各项工作取得社会各界支持和认可,2023年共收到感谢信锦旗300多件,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就出租车、济郑高铁等内容报道3次,人民日报、经济日报等中央级媒体就重点项目、行业管理等方面报道10余次,涌现出“笃爱夜的黑”“慧执法”“e驾人”“畅行365”等一系列全国交通优秀文化品牌。

(一)事争一流,着力成就八项亮点工作

1.交通运输投资位居全省第一。在全省交通投资考核中,济南市交通投资完成量、投资强度、投资增速等3个单项指标和综合得分均以满分成绩位列全省第一,获得奖励资金3000万元。省委、省政府发文通报,省交通运输厅发文表扬。市委、市政府专门印发通报,在全市总结推广交通投资经验做法。

2.凝聚创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共识。创建工作得到国家发改委、交通运输部等部委支持,省委书记林武同志明确提出,“建设和培育青岛、济南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山东省人民政府印发的《山东省综合立体交通网规划纲要(2023-2035年)》中,再次明确将济南定位为国际性综合交通枢纽城市,打造“济南、青岛两心辐射,临枣济菏一带相连”的一体化交通网。

3.入选全国出租车行业改革试点城市。2023年11月,交通运输部将济南市列入全国出租汽车新老业态融合发展14个试点城市之一,市交通运输局在全国出租车改革视频会议上做典型发言。积极推进出租车企业兼并重组,完成新能源出租车运价调整,推广应用“济南TAXI智慧码”系统,建成出租车监管平台,巡网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

4.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工作获得最高奖。在今年国家综合货运枢纽绩效评价中,济南市、临沂市在9组15个参评城市中脱颖而出,获得最高A级奖,中央、省级全额奖补资金6亿元。交通运输部党组书记、部长李小鹏同志对济南“四港三区”规划建设、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实施情况给予高度评价,并在加快推进交通强国建设大会上积极推荐肯定。

5.交通综合行政执法工作走在全国前列。组建成立省内沿黄9市以及沿黄四省(区)黄河流域交通执法联盟,构建形成“一统四跨三优”执法协作新格局。中央编办对济南交通执法联盟做法给予充分肯定;省交通运输厅主要负责同志作出批示,并印发通知在全省交通运输系统推广。

6.入选全国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试点城市。工业和信息化部、交通运输部等八部门正式印发《关于启动第一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的通知》,确定北京、济南等15个城市为第一批试点城市,鼓励探索形成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和模式,为新能源汽车全面市场化拓展和绿色低碳交通运输体系建设发挥示范带动作用,实现济南交通绿色低碳发展。

7.获评“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济南市被山东省授予“四好农村路”省级示范市。市交通运输局大力推动路网提档升级,改善通行质量,提升安全保障水平,全面实现建制村通客车,加大农村公路与旅游、乡村振兴等方面融合发展,为乡村产业振兴提供有力支撑,乡村活力和发展动力不断被激发。

8. 获得多个荣誉和奖项。G220东深线长清陈庄至长清平阴界段改建工程全长25.8公里,是山东省重要的干线公路。该工程首次在公路施工中应用HSE(健康、安全、环保)标准,总结形成省级工法、QC(质量控制)成果和发明专利22项,荣获省科学技术奖2项,首次获得我国公路建设最高工程质量奖——李春奖。该奖项是我国公路建设最高工程质量奖,也是我国公路建设者的最高荣誉,与“詹天佑奖”“鲁班奖”“茅以升奖”齐名。24个项目获得山东省工程建设泰山杯奖,涌现出济南出租车司机周文昌等为代表的一大批先进集体和个人。

(二)项目为王,奋力实现综合立体交通网建设跨越式发展

一年来,我们牢固树立“项目为王”理念,把重大项目作为高质量发展的关键载体,全力抓好224个交通重点项目建设。2023年累计完成投资832.6亿元,同比增长24.8%,超额完成800.2亿元年度任务,充分发挥投资增长兜底拉动作用。

一是“米字型”高铁网加快成型。济郑高铁全线通车运营,填补了济南西向大通道的空白,济南到郑州由过去的近5个小时,缩短到1个半小时左右,目前每天2.2万人在济郑高铁这条线上出行。全市高铁运营里程达446公里,跃居全省第一。济滨高铁征拆已完成,主体工程完成35%;济枣高铁已于2023年底开工,同步推进德商高铁、莱临高铁和滨淄莱、聊泰莱等铁路项目前期工作。

目前,我市铁路运营总里程为835.7公里,普速铁路8条、389.7公里。积极推进货运铁路建设,织密货运铁路网,大力推动铁路专用线进园区、进企业,打通铁路运输“最后一公里”。推进郭家沟至大石家地方铁路、水发铁路专用线建设,协调推进宝鼎、泰钢、济南热电公司铁路专用线前期工作,在项目纳规、接轨、土地保障等方面提供帮助。

二是公路建设突飞猛进。“二环一联十六射”高速网骨架基本形成。济南绕城高速二环线大西环、济南至潍坊高速(济青中线)等2条高速公路已建成通车。全市现有高速公路18条,通车总里程828.4公里,在全国15个副省级城市中排名第6位,双向六车道以上高速公路占全市70%以上。开工建设济南绕城高速港沟立交至殷家林枢纽段、济南至宁津高速、章丘至庆云等3条高速,加快推进济南绕城高速二环西大北环、绕城高速小许家至遥墙机场段等9个高速项目,一批项目前期工作扎实推进。

提档升级内联外畅的普通国省道网。旅游路东延已建成通车,创新实施S103旅游公路,重点打造交旅融合项目,已完成主体工程。目前普通国省道通车里程1164.4公里。推进G220东深线先行区改线段、G309青兰线黄河北段、G205山深线钢城段等一批重点项目前期工作,强化干线路网的“四梁八柱”,普通国省道的“主动脉”作用有力加强。

扎实推进“四好农村路”提质增效专项行动。2023年提前超额完成省厅下达的年度任务,其中:农村公路新改建工程任务70公里,完成95公里,完成率136%;养护工程任务1100公里,完成1107公里,完成率101%。

三是城市路网体系不断完善。加快推进全市106个城市道路建设项目,新改建道路163.5公里,打通了药山南路、克朗山南路、机床二厂铁路专用线、大魏庄东路等4条瓶颈路,工业北路快速路东延等进展顺利。顺河高架桥大修改造项目和开元隧道综合提升改造项目已完成。全市城市道路总里程达4939公里,路网密度达到8.22公里/百平方公里。

四是机场二期建设高效推动。1.6万亩集体土地顺利取得自然资源部批复并完成了机场工程全部土地供应工作,新工作区的综合保障楼等项目正式启用,机场二期最核心T2航站楼主体工程、西飞行区全面启动,机场东飞行区、货运区、南工作区等20余个控制性工程全面开工,机场改扩建进入快速施工阶段,为2026年底前建成奠定了坚实基础。济南遥墙国际机场执飞航线180条,通达国内外107个城市。

五是轨道交通建设加快推进。全力推进二期6条线路建设,抢抓施工机遇期,建立“一事项一报告”“重点工作任务分工清单”等台账,统筹梳理并协调解决征收拆迁、绿化迁移、管线迁改、交通疏解等难点问题。土压平衡盾构、泥沙分类处理、矿山锯等一系列创新技术的应用,助力轨道交通建设跑出加速度,3号线二期实现盾构贯通,转入站后施工,4号线一期和6号线进入施工高峰期,7号线一期、8号线一期和9号线一期全面展开实施。

六是小清河复航工程建设全面完成。小清河复航工程及济南港(主城港区、章丘港区)工程已建设完成,航道、港口等设施均已满足通航要求重载试航,首批“河海直达”货物从济南港起运,成功抵达海南东方市八所港。

七是交通工程项目实现质量安全双提升。扎实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建设,完善常态化监督、协同联动等机制,开展监督检查1069次、下发整改通知430次、约谈19家参建单位,有效保障工程质量安全形势总体稳定。推行“超前服务”模式,以特种设备使用、特殊结构工程等为重点,开展重大安全风险预警提示,提前明确监督重点和风险点布局;推行容缺办理,对具备条件的50多项重点工程提前介入监督,采取分期验收、单项验收和甩项验收相结合方式,完成交竣工项目30个;提升数字质监能力,将所有监督项目纳入“慧监督”“慧检测”平台管理,生成试验检测报告82811份,预警不合格报告691份,有效提升监督服务效率。

(三)服务提升,推动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

一年来,我们围绕交通运输高质量发展,践行出行即服务理念,全力以赴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助力城乡一体化发展,努力实现“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

一是服务出行,努力实现“人享其行”。努力提高交通枢纽组织换乘效率,提升运输方式互联互通水平,实施“高铁不到站、飞机不落地,公交不收车”和“地铁送到站,公交送到家”便民措施,不断加强城市公交与主要交通枢纽和地铁的精准接驳。全年新开及优化公交线路67条,填补公交空白92公里、新开定制公交148条;在全省率先开通“小巷公交”11条,线路长度达53.7公里,日均运送乘客达1.5万人次,解决市民乘客“最后一公里”的出行难题;开通济南至德州市区、平原县、临邑县3条城际公交线路,城际公交线路总条数达17条。

二是服务基层,助力城乡均衡发展。大力推进农村客运城乡公交一体化,全市建制村全部实现通客车,各区县城乡客运公交化改造工作基本完成,农村地区客运基本服务能力大幅提升。有力保障全市农村公路运营安全,完成危桥改造工程23座,村道安保工程164公里,消除安全隐患路段80处。积极组织开展城乡交通运输一体化示范县创建,推动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成功推荐商河县入选省交通运输厅农村“客货邮”融合发展样板县,莱芜区“资源融合+客货并网”农村物流品牌入选全国第四批农村物流品牌。加强起步区与主城区互联互通,构建沿黄河综合立体交通网络,支撑济南“北起”战略实施和起步区发展。

三是服务大局,引领城市发展。服务国家战略,为交通强国、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等国家战略提供重要支撑。推进省会经济圈互联互通,以构建省会经济圈“1+6”城市高铁、高速双高通道为目标,不断提高济南与淄博、泰安、聊城、滨州、德州、东营等6地市联系水平。锚定经济社会发展大局,在交通投资上持续用力,充分发挥了投资拉动和交通先导的关键作用。

(四)建章立制,加快交通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建设

一年来,我们着力构建系统完善、科学规范、运行高效的制度体系,解决好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健康提质快速推进交通运输行业发展,行业治理体系更加有效,治理能力不断提升。

一是交通法治建设不断完善。我们不断推进法治建设,行业法规体系进一步完善。近年来,每年都有一部地方立法实施,2022年是《济南市客运出租汽车管理条例》,2023年是《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2024年计划推进《济南公共交通条例》修订。《济南市城市轨道交通条例》颁布实施,全面规范了济南轨道交通规划、建设、运营等工作,保障了轨道交通安全,提高运营服务质量。《济南市巡游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和《济南市网络预约出租汽车经营服务管理实施细则》出台实施,进一步深化巡游出租汽车和网络预约出租汽车行业改革,促进行业健康稳定发展,更好满足人民群众出行需求。出台《济南遥墙国际机场净空和电磁环境保护管理规定》,不断提升机场净空保护治理体系完善和治理能力。积极应对交通新业态发展,探索创新监管模式,强化部门间协同联动,创建审慎监管和社会共治的管理格局。

二是出租车行业治理有序。制定出台《济南市出租车行业系统治理工作方案》,完善行业监管执法服务基础制度39件,推进出租车企业兼并重组,完成新能源出租车运价调整,巡网融合发展迈入新阶段。在开展出租汽车行业全面整顿促进健康发展百日攻坚行动的基础上,坚守“四站一场”驻站执法,强化联合惩戒,“四站一场”投诉类工单下降36%,网约车双合规完成订单率跃升至89.6%,出租客运市场秩序转入稳定健康轨道。

三是交通拥堵治理成果显现。出台《济南市交通拥堵综合治理“十大行动”实施方案(2023-2025年)》,细化50项具体措施,开展“点、线、面”综合施治,其中实施拥堵“点”治理33处,启动“线”治理4大类15个项目,创新“面”治理单元格整治20个。在中心城区道路施工挖掘累计1447处的情况下,城区185条主次干道绿波带道路通行时间平均下降4.5%,快速路早晚高峰拥堵指数下降9.7%。

四是“三高”沿线综合整治成效显著。发挥工作机制协调联动作用,组织相关区县和产权管理单位对“三高”沿线进行全面摸底排查。落实隐患问题联合确认、整治方案联合确定、整治实施联合行动、任务交账联合销号“四个联合”制度,对重点任务进度实行台账式管理,实行日调度、周通报和“红黄绿”挂牌督导制度,确保隐患问题闭环管理。全年共整改解决1.3万个隐患问题。铁路沿线环境整治工作位居全省前列。

(五)结构优化,实现综合运输降本增效

一年来,围绕“人享其行、物畅其流”的美好愿景,不断提高组织效率,持续推进旅客联程运输、货物多式联运,创建“一票制”联程联运模式,申报多式联运一单制试点工程,有效降低人流物流成本,提升产业融合发展水平。

一是综合运输实力增强。全年完成综合客运量8514.5万人次,同比增长105.5%。其中,铁路旅客发送量4404万人次,同比增长141.7%;民航旅客吞吐量1756.1万人次,同比增长113.1%;公路客运量2137万人次,同比增长48.6%;水路客运量217.3万人次,同比增长262.8%。全年完成城市公共交通总客运量88308万人次,同比增长35.5%。其中,公共汽电车客运量53379万人次,同比增长32%;轨道交通客运量9621万人次,同比增长76.4%;出租车客运量20308万人次,同比增长30.2%。全年预计完成综合货运量2.52亿吨,同比增长3.15%。其中,公路货运量预计2.46亿吨;铁路货运量617.8万吨;民航货邮吞吐量14.4万吨。

二是调整优化运输结构。出台《济南市运输结构调整及国内铁路集装箱班列发展支持方案》和相关资金管理办法,加快铁路专用线建设,推动大宗货物“公转铁”,助力运输结构调整工作。2023年,铁路货运量617.8万吨,为2019年同期150.43%,开通企业铁路专用线22条,在建2条,规划4条,发放货物“公转铁”奖补资金607.6万元,公转铁结构调整工作效果明显。小清河航运发展政策纳入《济南市加快现代物流业发展的若干措施》,加快培育水运市场。

三是加快发展多式联运。依托济南国际陆港建设,着力推进“公铁空水”四港联动,完善各货运枢纽集疏运体系和换装转运体系,推进货运联运站内“无缝对接”,多式联运“一单制”,推动货运物流降本增效。

四是扎实推进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济南市—临沂市顺利通过国家综合货运枢纽补链强链绩效评价,获得最高等级A等,中央和省级6亿元奖补资金指标已全部拨付到位,全市25个货运枢纽项目总体进展顺利。加快打造小清河济南港、济南空港、董家铁路物流货运中心等综合货运枢纽。

(六)产业升级,不断增强交通运输发展新动能

一年来,我们着力服务重点企业,协调解决发展难题,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推进交通产业园建设,促进交通运输产业做大做强。

一是全面做好行业企业服务工作。认真做好市交通运输局负责的54家规上交通运输服务业企业服务对接工作,特别是对行业重点企业进行一对一专人服务。全年完成营收1262.9亿元(约占全市规上企业营收30%),同比增长34.7%,高于全市规上服务业增速20.3个百分点,为全市服务业经济发展提供了有力支撑。

二是提升行业统计效能。优化公路交通量观测站点,持续完善公路网交通流量数据采集系统服务能力,形成布局合理、安全可靠、智能共享的路网运行监测体系。2023年优化改造6处交通量观测点,总数达到52处;新增2家交通部联网直报规上货运企业,总数达到41家。公路网运行监测和指挥调度能力进一步提升,为真实体现全市经济发展水平提供有力数据支撑。

三是做好第五次经济普查工作。建立企业对接服务机制,提高数据填报质量,跟进五经普数据报送情况,累计上报各类数据信息10.87万条。特别是组织摸排新业态行业数据,报送70家网约车平台、43436名网约车驾驶员,8家代驾平台、10452条代驾员数据信息。

四是扎实推进招商引资工作,加快交通产业园建设。组建交通招商引资工作专班,分解任务目标,加强招引推介,定期调度推进,形成通力协作的高效工作机制,全力推动交通产业高质量发展。持续加强与省市交通投融资平台、区县经开区信息共享和联系合作,深入开展交流对接,紧盯项目落地,做好跟进服务,全方位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七)创新驱动,助力赋能数字交通改革

一年来,我们以科技创新赋能高质量发展,在深化数字技术应用、加快低碳技术发展、增强科技创新能力、完善科技创新体系等方面取得了一系列高水平创新成果。

一是数字赋能智慧交通。全面落实数字济南建设“重点突破年”要求,大力推进智慧公路、智慧机场、智慧高铁和智慧轨道等交通运输“新基建”建设,提升交通设施整体智慧化水平和运营效率。济南机场二期扩建工程被交通运输部评为航空主导型智慧综合客运枢纽示范工程,东飞行区被评为全国民航平安品质工程标杆,打造综合交通枢纽智慧运行平台,推动济南机场综合客运枢纽数字化、智慧化发展,提升机场智慧出行、智慧运行、智慧监管整体水平。

二是“交通+”实现融合发展。全面推进“交通+产业”,引进、培育、打造数字交通、新能源、新材料和智能制造;推进“交通+旅游”,高标准打造省道103旅游公路等项目,促进交通与旅游、乡村振兴、文化、商业和体育等多业态、多维度的深度融合,构建“交通为体、多元共生”的生态体系。 

三是科技创新助推行业改革发展。强化科研项目申报,聚焦新技术、新材料、新工艺、新装备与交通运输的整合创新研究,获批省级科技项目24项,2项科研成果申报省交通运输厅科技推广目录,完成智能驾驶、两客一危监管和智慧灯杆等3个场景的设计及申报工作。推进交通科研平台建设,目前交通行业科研平台24个,其中省级平台8个。推进标准规范建设,发布《治理车辆超限超载不停车检测系统建设和管理要求》等5项地方标准。

四是加快推进交通运输绿色低碳转型。以构建健康可持续的绿色低碳交通体系为战略导向,积极推动济南市公共领域全面电动化工作,成功入选国家首批公共领域车辆全面电动化先行区试点城市。建设济南至潍坊高速公路,以零碳目标为导向,构建“智能管服、快速通行、安全保障、绿色节能、车路协同”五大体系,建成全国首个基础设施网、运输服务网、信息网、能源网“四网融合”的高速公路,打造零碳智慧高速山东样板。加快推进轨道交通、地面公交、慢行系统三网融合,积极倡导绿色出行,全年新开及优化公交线路67条,196条公交线路实现与地铁衔接。

  • 上一篇:
  • 下一篇: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