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全面提升高架桥出行品质,打造“畅安舒美优”的通行环境,市道路和桥隧服务中心开展高架桥路面预防性养护、防撞墙专项提升、桥隧降噪改造、黄河公路大桥综合养护等专项养护行动,2024年高架桥养护工作完美收官。
一、开展2024年高架桥路面、防撞墙专项养护项目
2024年,重点对工业北高架桥路面实施含砂雾封层预防性养护28万平方米,对二环西高架桥、燕山立交桥外侧防撞墙采用超强水泥聚合物等新材料进行涂装修复,共施工9万平方米。
(一)严把质量关、安全关。组织各参建单位召开图纸会审、设计交底,严格落实首件样板段先行制度,通过开展试验段施工,确定了防撞墙涂装次数、涂刷亮度、涂层抗拉拔强度及含砂雾封层喷洒次数等重要工艺参数信息,为后续工作开展奠定基础。全面提升安全管理水平,实施高空作业票管理制度,并根据夜间车流量变化,优化安全围封工作,做到了项目零事故。
(二)高架桥路面、防撞墙专项养护项目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
一是路面含砂雾封层预防性养护工艺入选城市精细化管理优秀案例。路面精细化养护增强了路面抗滑性能,提升了通行舒适性,延缓了道路老化,减少了车辆行驶噪音。
二是防撞墙修复呈现“高架灰”特色,二环西高架再度以崭新姿态融入城市画卷。采用的超强水泥聚合物能够有效改善防撞墙结构耐久性,减缓防撞墙的老化和损坏速度,延长其使用寿命。
三是燕山立交桥外侧防撞墙修复工作,有效消除桥梁高空坠物等安全隐患,使燕山立交桥焕然一新。
二、开展城市桥隧降噪改造项目
为解决高架桥沿线噪声问题,中心对北园高架、二环东高架等路段开展声屏障安装工作,共安装2700米。
(一)合理优化工序,有效缩短工期。面对时间紧任务重、交通导改压力大等问题,采用流水作业与交叉施工相结合,夜间半封闭施工,最大限度“让路于民”,提高了施工效率。
(二)创新材料工艺,打造精品工程。采取屏体加设龙骨、上屏体设置防水橡胶、下屏体设置排水孔等措施,解决了屏体变形、积水锈蚀的通病。采用百叶窗型屏体,开孔率达到20%以上,有效改善屏体的防水防尘效果,提升声屏障整体观感质量。
(三)聚焦民生需求,用心用情服务。在明湖中学段落施工过程中,加大机械、设备、人员投入,最大限度解决交通噪声问题,得到了学校师生的高度肯定和赞扬。结合省环保督察信访件及12345工单诉求,增加了联通宿舍、泉城花园等路段的声屏障安装工作,积极回应了市民的诉求,保障了市民的日常生活。
三、开展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综合养护项目
济南黄河大桥建成于1982年,已运行42年,曾于1995年、2003年对斜拉索、桥面铺装、伸缩缝等进行更换。2021年,中心结合桥梁运行实际,对黄河大桥探索采用了设计加施工的EPC项目。本年度黄河大桥重点开展了索塔涂装工作,共施工5500平方米。
(一)优化施工方案,确保施工安全。因此项目属于危大工程,为避免发生安全隐患问题,在项目实施前召开了索塔修复涂装专项案专家评审会,不断优化、完善施工方案,确定采取吊篮进行高空作业施工,下部搭设防护棚,保障过往市民出行安全。
(二)践行工匠精神,坚持精益求精。依据《公路桥梁加固施工技术规范》规定,索塔涂装基层修复完成后平整度偏差要求控制在5mm以内,中心树立精品意识,全程将平整度检测指标控制在2mm内,在桥塔基层修复完成后,立即组织检测,确保偏差精准、可控。针对索塔存在的钢筋锈蚀等病害,采用高压水枪配合磨光机对桥塔旧面层进行全面清理,再使用超强水泥聚合物对基层进行修补找平,最后采用高性能水性聚合物对桥塔进行涂装,提高桥塔的美观度及使用寿命,确保在新桥通车前,重塑老桥新面貌。
三年来济南黄河公路大桥综合养护项目坚持修旧如新的工作理念,通过涂装桥塔、更换护栏等项目,将老桥面貌焕然一新,老桥的水泥灰色与新桥的白漆交相辉映,进一步提升了区域跨黄交通服务水平,助推济南新旧动能转换起步区高水平高质量发展。
今明两年是“十四五”与“十五五”规划衔接的关键时期。市道路和桥隧服务中心将聚焦桥隧养护高质量发展,不断创新养护模式,巩固养护成果,推动新质生产力在桥隧养护中的应用,为“强新优富美高”强省会建设贡献“道桥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