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索引号: 113701000041890072/2025-00216 组配分类: 文字解读
- 成文日期: 2025-04-03 发布日期: 2025-04-03
- 发布机构: 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
- 标题: 文字解读:关于《2024年度济南市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机构质量信誉考核实施方案》的解读
- 发文字号:
一、政策背景
机动车驾驶培训关乎人民群众学驾需求,关乎道路交通安全发展基础,是交通运输系统重要服务领域之一。随着机动车保有量的快速增长,驾驶培训需求出现新的增长点,公众对培训质量和服务水平要求逐步提高,行业存在资质参差、教学标准不统一、恶性竞争等问题,亟需通过系统性考核机制规范行业秩序,构建常态化监管框架。济南市以提升行业规范化水平为目标,以信用评价为杠杆,针对驾校运营中的薄弱环节,强化源头管理,将《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的原则性要求,转化为可量化、可操作的考核体系,推动建立覆盖全流程的质量信用评价机制,通过信用分级与资源分配挂钩,构建“优者发展、劣者淘汰”的监管闭环,有力推动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高质量发展。
二、决策依据
(一)法规基础
以《山东省道路运输条例》为核心法律依据,明确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对驾培机构的监督管理职责,重点围绕培训机构资质审批、经营行为规范、教学质量保障等环节建立考核机制。
依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关于教学设施、教练员资格、培训记录等强制性要求,细化考核标准,包括但不限于:机构资质合规性(训练场地面积、车辆技术条件等硬件指标);教学管理制度完整性(培训合同、学员档案、投诉处理等流程规范);教练员队伍管理(教练员备案、继续教育达标率等)。
(二)技术规范
严格对标《机动车驾驶培训教学与考试大纲》的阶段性教学目标,将理论课程、实操项目分解为三级评估指标:基础指标(学时完成率、教学日志签认等基础合规项);过程指标(科目二/三操作规范达标率、模拟器使用效率等质量监测项);结果指标(结业考核通过率、交通事故率等成效验证项)。
引入信息化监管手段,通过省级驾驶培训监管平台对接车载计时终端,实时监测培训轨迹、速度曲线等数据,实现"教学行为-考试大纲-电子围栏"三维校验。
增设差异化评估维度,针对C1/C2/B2等不同车型培训特点,分别制定倒车入库、坡道起步等关键项目的教学达标阈值。
(三)地方实践
基于济南市驾培市场“小散弱”现状(现有驾校109家,单车年均培训量不足70人),推行四级分类管理:AAA级、AA级、A级、B级。
融入泉城特色管理措施:针对旅游旺季外地学员激增现象,建立临时教学点备案制;结合省会城市新能源车推广政策,对电动教练车配置比例超30%的机构给予评分加成。
建立"黑名单"联动惩戒机制,将分级结果同步共享至行政审批、公安车管等部门,实现“一次评定、多领域应用”的协同监管格局。
三、出台目的
在推动机动车驾驶培训行业高质量发展的过程中,需要构建全方位的监管体系。当前驾培市场存在的低价恶性竞争、培训质量参差不齐等问题,亟需通过建立科学的量化考核机制加以规范。该机制以培训机构的经营行为、教学质量、安全管理等为核心评估内容,对违规缩减学时、使用非核定场地等行为设置严格的扣分标准,同时将学员满意度、投诉处理效率等纳入评价体系,以此遏制各类违规经营行为,促使培训机构将竞争重点从价格战转向服务质量提升,从而营造公平有序的市场环境。
教学质量是驾驶培训的核心价值所在。通过建立覆盖培训全过程的质量评估体系,重点考核理论教学完整性、实操训练规范性以及考试合格率等关键指标,并定期开展教学效果抽查评估。对考核不达标的机构采取限期整改、缩减招生规模等措施,倒逼其加大教学投入、规范培训流程,确保每位学员都能掌握扎实的驾驶技能和安全意识。特别是针对新驾驶员事故率较高的现状,着重强化防御性驾驶、应急处理等实用技能的培训质量考核。
安全是驾驶培训不可逾越的红线。通过将安全管理制度建设、教练车技术状况、教学场地安全设施等纳入强制性考核指标,明确驾校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的义务。建立安全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对发生重大责任事故的机构实行顶格处罚。同时要求驾校定期开展安全教育培训和应急演练,并将相关记录作为考核重要依据,切实筑牢安全培训防线,从源头上减少交通事故隐患。
为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将实施培训机构星级评定制度。通过官方网站、媒体平台等渠道定期公布考核结果,让社会公众清晰了解各机构的服务质量等级。对连续获评高星级的机构给予政策倾斜,对考核不达标的机构进行重点监管。这种"阳光监管"模式既能保障消费者的知情权和选择权,又能形成市场化的优胜劣汰机制,推动整个行业朝着规范化、专业化方向发展,最终实现培训质量和社会效益的双提升。
四、重要举措
(一)分级评定体系
AAA级:900分以上且零事故、零负面事件,代表行业标杆。考核涵盖规范管理、培训质量、服务质量、安全管控四大维度,其中安全指标实行“一票否决”。此类驾培机构代表行业最高水平,可享受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技术支持与服务倾斜,进一步打造成为品牌卓越、管理规范、质量优秀的“领航型”驾培机构。
AA级:800分以上且零事故、被整改和处罚不超过2次、负面事件不超过2次。考核重点聚焦教学规范、安全管理及服务质量,允许轻微瑕疵但需确保风险可控。此类驾培机构可享受市级规范化驾校参评资格、教练车扩容审批优先权及预付学费监管比例下调等政策支持,旨在鼓励支持优化服务能力,推动行业整体水平提升。
A级:700分以上且零事故、被整改和处罚或负面事件不超过5次。考核重点包括教学规范性、基础安全管控及服务响应能力,对非系统性管理疏漏需限期整改。此类驾培机构具备参与市级行业技能竞赛资格,可申请五星级教练员评选(比例上限30%),但不得享受扩大经营规模等政策倾斜。未达标或存在重大隐患的机构将直接降为B级,面临停招整改直至退出市场的风险,体现“底线监管”与“动态淘汰”并重的管理逻辑。
B级红线:重大事故、造假等6类情形直接定级,按照保持备案经营项目需具备的业务条件进行强制整改。此类驾培机构由交通运输主管部门责令停招新学员、限期整改并公开通报。整改结束后,要向主管部门提交自评报告和驾培机构年度质量信誉考核复核申请书,经主管部门复核后方可恢复运营。逾期未达标或拒不整改的,依法吊销经营备案资质,强制退出市场。
(二)多维考核机制。以“资料审查+实地核查+社会监督(如舆情、投诉)”为核心框架,引入第三方考核机构,通过三端联动实现动态评估,确保考核结果的客观性和公正性。多维数据加权计算生成最终评分,作为等级评定的核心依据,形成“数据可溯、过程透明、评价多元、结果公正”的全流程管控体系。
(三)动态奖惩联动。聚焦驾培行业高质量发展新动能,以高等级驾培机构可扩容经营、降低资金监管比例等作为正向激励措施,加大AAA级驾培机构技术支持与服务倾斜;对质量信誉考核等级为A级、B级的驾培机构在扩大经营范围等方面予以限制;将对B级机构停招整改,整改无效停止经营作为反向约束手段。
五、服务事项
(一)信息透明化。考核结果通过市城乡交通运输局官网和其他主流媒体多渠道同步公示,便于公众查询比对。公众可通过“济南市机动车驾驶培训公众服务平台”实时查询机构星级评分、历史考核数据及投诉处理进度,支持按区域、等级、车型等条件筛选对比,作为市民择校的权威参考,形成“公开透明--社会反馈--行业改进”的良性循环。
(二)权益保障通道。设立10日公示申诉期,受理实名异议并保密核查。被考核驾培机构可通过登录“济南驾培服务”小程序实名提交电子申诉书,或向属地交通运输主管部门提交加盖公章的书面材料(附身份证明复印件)。
(三)星级师资培育。按考核等级开放教练员星级评选配额:AAA级驾培机构可推荐不超过教练员总数50%的候选人参与五星级评选,AA级、A级分别限40%、30%,B级机构无参评资格。评选标准涵盖教学规范性、学员通过率、安全执教时长、投诉处理满意度等指标,实行“年度复审、动态降星”制度,驱动驾校优化师资结构、强化内部培训,推动教学水平提升。
六、关键词诠释
(一)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场。按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技术要求》(GB/T 30341-2013)相关定义:为机动车驾驶员提供教练场地、配套设施设备等进行驾驶训练的教练场所。机动车驾驶员培训教练场的最小训练规模应达到教练车总数不少于100辆。
(二)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车。依照《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管理规定》等法律法规和国家标准,经交通运输主管部门审核登记并核发专用标识的教学专用车辆,专用于机动车驾驶技能培训活动。教练车车型分为大型客车、牵引车、城市公交车、中型客车、大型货车、小型汽车、小型自动挡汽车等。
(三)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按照《机动车驾驶培训教练员技能和素质要求》(JT/T1471-2023)相关定义:利用教练场地、教学车辆等教学设施设备,教授安全驾驶知识和驾驶技能,培养驾驶学员安全文明驾驶意识的人员。教练员分为理论教练员和驾驶操作教练员。教练员实行职业技能等级制度。
七、解读机构及咨询方式
政策解读单位:济南市城乡交通运输局运输管理处
具体联系人:斯文
咨询电话:0531-62356103